【家长手记】我眼里的华夏小古文

2021-12-28 09:48:10
    曾经以为华夏的美在于她的校园建筑与校园内的人文景观,华夏优秀的教学成果取决于她高瞻远瞩的教学体系及一群尽职尽责的老师,但从未想到华夏的小古文也如此大放光彩。
如今,我的孩子在华夏校园已度过五个春秋。尽管孩子的小古文学习之路仍在升级挑战,但作为家长的我却迫不及待想分享孩子在老师指导下学习小古文的心路历程。

学习小古文,孩子爱上了朗读
    在华夏校园,孩子们人手一本学校自编的《小古文》册子。这本看起来枯燥无味的小册子,孩子一年级的时候,在家压根不愿意开口朗读,更不要提及背诵小古文了。在这种情况下,我多次找KK老师申请免做这项朗读背诵作业。令我意外的是,老师并没有因我这无理的申请而责怪,而是鼓励并告诉我:“古文诗词一定要多读,开始读慢点没有关系,甚至家长也可以效仿老师,带着孩子一句一句地读,要有耐心,只要孩子跟着来就行。待孩子听到自己因读好了小古文而得称赞后,就不会再畏惧朗读和背诵了。” 
在指导学生们学习小古文朗读过程中,KK老师建立了班级朗读视频群,每周六一清早在朗读视频群里监督孩子们朗读背诵小古文,她放弃了星期六的个人休息时间,全天在群里分析、纠正、点评每个孩子的朗读背诵情况,甚至有时在下一周的班队课上,就上周末朗读背诵小古文情况进行当面点评。这样的操作,KK老师连续坚持了三年。如今,孩子不再觉得古文是天书,他渐渐地能摸索出语言的规律,基本可以正确地断句。特别是面对任意一篇文章,他都能有意无意地往读小古文的诵读方式方法上去朗读,或抑扬顿挫,或铿锵有力,或宛转悠扬。每每听儿子大声朗读,我仿佛能从书声中听到一股无形的自信与力量。

从朗读到仿写,“润物细无声”
    四年级开始,孩子在生活中无意识地开始用小古文句式描述实物,表达情感。特别是看到朋友女儿仿写的小古文日记——《爸妈斗》时,他曾跃跃欲试,自己也想用小古文来完成表达。刚开始,我没有在意孩子的举动,我的潜意识里认为这项仿写工作对孩子而言太难了,不是我的孩子可以挑战的学习项目。但KK老师不一样,她在课堂上指引学生把自己的生活向学习过的小古文靠近,模仿着来写。一旦发现有学生有模仿完成的作品,就立马分享在班级群里,让学生、家长共同欣赏。同班小朋友的生活经历都差不多,同一件事情(如前段刚结束足球赛)几个小朋友都写了,但写的角度不同,重点不同,语言不同,孩子们得到的启发完全不一样。就这样,KK老师为孩子们的互相学习提供了一个好的平台,孩子们之间你争我赶的仿写兴致也日益浓厚,今年的小古文读写大赛,我们班提交的自创小古文作品多达十几份,润物无声,收效甚好。
 
意外之喜,孩子深深爱上了历史
    很多小古文是有故事的古文,比如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成语故事等。在学习相关古文课文的过程中,KK老师为了让小古文学习之路轻松愉悦,在寒暑假期间,她以学习过的或者即将要学习的小古文为模板,推荐孩子们找相应的白话文故事书阅读。比如《伊索寓言》《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中国古代神话故事》《成语故事》《史记》等。现在想来,孩子的小古文学习之路并不是独立的,在学校大环境的浸润中,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做到了广泛阅读,融会贯通。

    我的孩子在学习小古文的同时,爱上了书籍,爱上了历史,家里的书多,历史类书籍尤甚。《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希利尔讲世界史》《林汉达讲中国历史》《中国近代史论》《世界混合史》等书籍都已详阅。写读后感、观后感,讲故事比赛,题材全是历史类,连参赛的小古文也离不开历史。班上好书分享的机会,他也会极力找老师争取,因为要分享自己最爱的历史书,上学期分享《谁是最可爱的人》,赢得了老师和同学的热烈掌声,回到家还留有一脸的傲骄。课堂上有机会讲历史故事,发言最积极的准是我家孩子。
 
    洋洋洒洒写下来,我越发心旷神怡了。我很庆幸孩子在华夏接受小古文的洗礼,华夏小古文教学体系为他日后中学的文言文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我也非常感谢KK老师,因为她是五3班的小古文启蒙老师,也是我的良师益友。五年里,她坚持不懈、耐心细致地教孩子们读写古文,循循善诱地指导孩子们理解古文的含义,从而以点带面,引领孩子们在中华文化的海洋里遨游。
 
    今天,我深感自己当年的明智,把孩子送到华夏实验学校;今天,我深感全家的大幸,孩子启蒙就遇到这样潜心教育教学的好老师;今天,我深感华夏名片之小古文,魅力无穷,不仅福泽于我及孩子,更福泽于万千孩子、父母及家庭!
 

附:邹洲航作品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