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儿童在问题中学数学》读书心得(聂平姣)

2022-07-07 15:03:26
    教学模式多种多样,到底什么样的数学课是孩子们喜欢的?老师怎么上课,孩子们才能理解、吸收、掌握,以至于能灵活应用呢?什么样的课堂能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又能发挥孩子们的主体地位?我想每个老师都在思考着这样的一系列问题。

    在这样的思考之下,我买来吴正宪老师主编的《让儿童在问题中学数学》和《让儿童在对话中学数学》两本书。看到书的名字,觉得这就是我应该读的书。拿到书之后,迫不及待地翻看着,想从中找到我想要培养孩子数学方面习惯的方法策略。
    书中以给老师提建议为特色,通过教学故事引出问题,通过吴老师的分析点评,然后给出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实践策略,帮助老师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发现和提出问题应该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是充满好奇心的,他们的学习过程就应该是一个不断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如果一节课学生是带着很多问题来的,然后想在课堂上解决这些问题,接着又产生新的问题,然后又想去解决,这样如此反复的话,课堂上的时间一定是过得非常之快,孩子们也是真正参与的主体。如此开动自己的小脑筋,就会越来越会思考,越来越会提问了,从而越来越会学习。

    在吴老师的影响下,我看了这本书,特别有一种冲动,就是要在自己的课堂上实验一下这样的教学模式,看看学生是否喜欢,是否能适应,所以我找了一课《角的分类》来试验。之前我们已经学过什么是角了,也会量角。我让孩子拿着自己的两支笔在课桌上旋转来形成不同的角,并且画下、记录自己旋转的角分别是什么样的角?4分钟后,大部分同学已经记录好他们心中的几类角。我提问:你们对于自己在转动笔形成角的过程中,有什么疑问或者想说的吗?这时候有好几个同学开始举手,看来问题还不少。大致是这样的:周角是怎么形成的?这几种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平角是不是一条直线?周角是不是一条射线?平角等于几个直角?几个直角是一个周角?等等。
孩子们在转动笔形成角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疑惑,说明孩子们愿意开动脑筋思考,接下来慢慢解答疑惑。提出的问题中,有些孩子会解答板书在黑板上的问题,那么把这样的任务交给会的孩子。暂时不能解决的,通过小组讨论来解决。

    一堂课一直都在生生、师生对话的互动中结束了,老师起的作用只是“穿针引线”。我发现学生很喜欢这样的学习方式,表现得非常积极,他们都十分愿意上台展示自我。孩子们听得也很认真,对发言正确的孩子都以掌声肯定,这比老师的一句“你真棒”更鼓舞人心。如有谁发言不正确,其他孩子们就会及时进行纠正,展现自己的细心和认真。教师在课堂上放手给学生,引发学生之间的认知冲突,建立起智慧上的挑战,激发孩子参与知识形成过程的兴趣从而让学习过程成为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小组间的竞争和小组的团队意识在本节课上都有体现。充分说明了“生问课堂”很适合学生的学习,学生很需要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很值得继续实践下去。
    当然,与名师相比,我深知差距还有很远很远。有些孩子的积极性和提问能力,暂时还没有被我激发出来,他们不善于表达,而只是倾听。这需要以后在教学上,不断地锻炼,不断地尝试,争取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很强的参与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