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研】扎根课堂教研 尝试别样教学

2021-11-08 09:27:27
    为了切实实行“双减”政策下的高效课堂,华夏实验学校六年级数学组的全体老师共同探讨新课改理念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每一位老师都在静心思索、合力研讨。呈现课堂最美的模样,成为了我们潜心教研的目标,这是一趟艰辛而迷人的探险之旅。

 
     六年级组的岳彩虹老师,在9月底和六1班的孩子学习《圆的认识》时,开启了新型学习模式——“社会化学习”的第一站。在课堂初始就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研究,各小组在小老师的带领下进行圆的特征的深入学习。
 
    社会学习单设计很“特别”,这是一张专为学生自主学习而设计的学习单。学习单中“我的目标”是学生学习的导航,从学生的视角来进行拟写,而非教师,切忌空洞抽象,要直观可行。“我的研究”部分,教师要进行角色替换——换位考虑学生的已有经验水平和知识水平,以学生的学情为基准进行研究内容的设计。岳老师在学习单上设计了灵魂四问,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思考,拓宽学生的思维。在数学课堂里,孩子们在合作和学习活动中明白了追寻思维中的“为什么”远比“是什么”更重要。思考“为什么”的过程,就是推理过程,是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来论证“为什么”的过程。在这节课上,组内每个学生都在发挥其学习价值,都在进行有价值的数学思考,这种学习模式体现了老师真心地把每一个学生放在了心上。


    学生的发现,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在座的各位老师惊讶。如:问题2-半径的长度相等吗?为什么?学生给出了很多意想不到的理由,如下:1.圆心圆心,圆的中心,那当然圆周上每一个点到中心的距离是相等的,所以半径的长度相等。2.画一条线段,绕一端经过无数次旋转形成了圆,在旋转过程中这条线段不变,所以半径长度相等。3.通过测量能得出半径的长度相等。4.画圆时,两脚间的距离一直保持不变,才可以画出圆,而这个距离就是半径,所以半径的长度相等。5.还有先证明直径长度相等,再去证明半径长度相等。这种全新的课堂学习模式,孩子们深度讨论参与课堂教学,同时也形成了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紧接着张铁红老师在11月初执教了《位置与方向二》,让“社会化学习”模式更加完善。张老师的教学设计里包括社会化学习完整四流程:1. 独立研究(课前完成),明晰目标,清晰路径,独立研究,多元支持;2. 团队共学(10-20分钟),确认目标,有序共享,协作共赢,组内过关;3. 质疑深化(10分钟),提出问题,答疑解惑,教师追问,查漏补缺;4. 评价反思(10分钟),当堂检测,目标比照,团队反思,教师展望。

    张老师挖掘生活中真实发生的场景为素材,截取了中央新闻台报道的“圆规台风”的播报视频,以此作为课堂的切入点,撬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驱动学生深思动力:预测台风的重要性以及怎样准确锁定台风的具体位置,达成本课第一教学目标;当海面上出现一艘在台风中遇险的工程船时,又该怎样确定船的位置?当军舰去救援时,船上的人员又怎样确定军舰的位置?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深入思考体会互换观测点,两个物体的位置具有相对性,从而让学生在组内共学研讨时顺利突破重难点;拓展延伸的设计中自然引入“派出军舰中的直升机进行空中救援”,又该如何确定空中直升机的准确位置?引导学生从平面坐标中确定位置提升到空间坐标中如何确定位置,从二维到三维的深度思索,从而顺利达成第二教学目标。让生活回归课堂,又让课堂服务于生活。
 

    课堂上,学生带着一支笔和一张社会化学习单,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组员们有序地进行发言、质疑、肯定、鼓励……看!他们讨论得多热烈,讲解得多到位。孩子们也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社会关系的处理也是极其重要的一项能力,我们在教会别人的同时,自己知识掌握得也更加牢固了,实现了学习上的双赢。


    教研课后,老师们进行了集中评课、议课,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充分肯定了课堂的优点,同时也真诚地提出了自己的教学建议。通过这样的数学教研活动,全体数学教师再次强化了以构建“双减”政策下高效的数学课堂为目标,去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唯有沉心教研,深耕课堂,才能让自己朝着智慧型和研究型教师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