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叛逆期”

2025-04-23 15:10:15
    4月23日晚,2024-2025学年度华夏家长学院课程第五期在我校梦想馆如约而至。此次讲师团队:石英、彭莉、杨林松、汤翠老师(见下图,从左至右),主题是《解码“叛逆期”》。


    什么是叛逆?为什么会出现叛逆?应该如何应对?叛逆是问题吗?没有叛逆的孩子,只有不会解码的父母,今天的家长学院课程给华夏合伙人支招!
    叛逆是指个体或群体对权威、规则或社会价值观念进行抵抗、反抗的行为。叛逆不等于故意作对,而是孩子自我意识觉醒的表现,叛逆不是对抗,而是成长的信号。
    由此可见,叛逆心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是身体、心理发展的特点,属于一种正常行为。


    叛逆其实不是一个阶段,儿童甚至成人都可能出现叛逆,但最容易出现叛逆的时期主要有三个:2-3岁、7-9岁、12-15岁,在这三个阶段的孩子最容易叛逆,而不是说一定就会叛逆。所有事情的发生都会有其背后的原因,叛逆行为的出现也一样。
    孩子叛逆的对象从来不是父母,而是父母身上的控制感。孩子需要的是一个温暖、稳定的家,家庭环境是孩子成长的“第一土壤”,放下手机,倾听孩子。请记住:孩子最不可爱的瞬间,正是最需要你爱的时刻;所有“TA针对我”的愤怒,都该先转换成“TA经历了什么”的思考。
    伴随着身体的发育及心理的发展,出现新“问题”在所难免,家长们放松心情,全然接纳,是智慧应对的开始。


    孩子叛逆不是宣战书,而是求救信!我们的目的也不是“镇压孩子”,而是学会用科学方法替代本能反应,用信任纽带替换控制绳索,把对抗现场变成成长教室。主讲人通过真实家庭案例,分享实战方法。

一、情绪暂停法——给冲突装上“缓冲带”

      大人保持冷静是孩子最好的情绪调节器,也是给孩子最好的身教。因为越急着解决问题,问题就越解决不了;越先处理情绪,问题就越容易消失。学会三步急救口诀:一离(离开现场)、二吸(深呼吸)、三问(反思自己),亲子关系和谐了,所有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二、解码行为密码——听懂孩子的“潜台词”

      孩子的所有“问题行为”,本质上都是未被满足的心理需求,孩子的异常行为一定隐藏着他的真实的需求。所以,请多问一句“你害怕什么”,少说一句“你怎么又这样”。
 

 三、有限选择法——用“小决定”培养自主感

      给选择就是给权力——通过有限自主权减少对抗,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因为“有限选择不是妥协,而是教会孩子在真实世界平衡多方需求。如果有冲突,学会转化三部曲:一、设底线,二、给选项,三、明后果。
 

四、自然结果法——让生活成为“体验式课堂”

      与其说一百遍“别碰仙人掌”,不如让他轻轻扎一次。体验比说教更令人深刻,自然结果法不是冷眼旁观,而是把说教的权利留给生活,把反思的机会留给孩子,但是温暖的支持永远不缺席。
 

五、正向反馈系统——用“闪光点”激活改变的动力

      “孩子是通过我们的眼睛确认自己是谁”,可通过记录闪光点、科学赞美等正向反馈强化孩子的优点,这也是领导力课程中情感账户的神奇魔力。
 

六、非暴力沟通——用“爱的语言”化解对抗

      “当孩子犯错时,责备只会制造谎言,共情才能唤醒担当”,非暴力沟通能让孩子从“对抗防御”转向“合作解决”,在保护自尊心的同时学会承担责任。牢记非暴力沟通四步法,说事实、谈感受、听需求、提请求,做智慧父母。

    叛逆期是亲子关系的“压力测试”,我们需要真正读懂孩子;永远先修复关系,再解决问题;教育是“慢艺术”,需要战略与耐心,请给孩子试错的空间。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从“管教者”变为“成长盟友”。当我们不再执着于“矫正”,而是学会“聆听”,让我们焦虑的“叛逆”孩子,终将成长为他自己的太阳!